湖南汝城縣大力搶救“濂溪文化”
人民網(wǎng)長沙4月25日電 記者 鄧義波 通訊員 劉小林楊錦芳鐘丙芳報道:每到傍晚時分,湖南汝城縣濂溪文化廣場人山人海、熱鬧非凡,三五成群的人們在散步、乘涼或游玩,盡情地欣賞和品位這獨特的“濂溪文化”。
汝城與濂溪文化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,北宋理學鼻祖周敦頤曾在濂溪書院講學,并于1046年—1050年就任桂陽(汝城)縣令期間寫下了《愛蓮說》和《拙賦》等千古名篇。為挖掘這一深厚的文化底蘊,汝城縣在投入15萬元收回濂溪書院產(chǎn)權(quán)后,及時開展了搶救維修濂溪書院活動,重新恢復了濂溪書院的原貌。同時,邀請英、法、韓等國及北京、武漢、廣州、南昌、長沙等地的專家學者50余人在汝城召開了全國周敦頤學術(shù)思想研討會,并出版了《全國周敦頤學術(shù)思想研討會論文集》收集整理歷代與周敦頤及濂溪書院有關(guān)的詩文,編輯了《汝城歷代詩文選注》?h政府再次投入6萬多元完善室內(nèi)陳列,在希濂堂里有周敦頤正堂畫像,“道學宗主”牌匾,宋朝周思誠《桂陽濂溪祠記》, 明代羅洪先《濂溪書院記》,清代徐之凱和范秉秀《謁濂溪祠》詩各1首,市委書記李大倫和省專家梁紹輝的題詞;在周敦頤陳列室里有周敦頤簡介和《愛蓮說》木雕,宋史《周敦頤列傳》和周敦頤《拙賦》,周敦頤哲學蓍作《太極圖說》和《通書》周敦頤詩《暮春即事》、《任所寄鄉(xiāng)關(guān)故舊》和《牧童》。在名家題贈展覽廳里有近年來專家學者以及上級領(lǐng)導為濂溪書院的題贈。在西廂房月亮門有名家書寫羅洪先詩《釣魚臺》和清代詩人郭遠《愛蓮池有懷》。